用户名:  密码:   

网络

本站 

   
  首页>>科研培训>>学习资料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摘录

 作者:杨玉良   发布人:刘宁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4日
 


 

  我想谈谈我们这代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理科男,我们的这些人的阅读史。我出生于农村贫穷家庭,我是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家里没有知识分子,就没有人来教我你应该读什么书,或者你要去找什么书来读。所以我们这些人的读书史可能对于在座各位了解我们这一代理科男有好处。​

  “文革”破四旧,所有的书要么是被破掉、被烧掉,即使藏有书的人也不敢拿出来,你去借的话也不可能有人借给你。所以当时我们能够读的书,除了马列、毛泽东著作以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我在农村六年,从18到24岁,不阅读的话就很麻烦,自己有感觉。​

  所以在那时候我读的书,我自己梳理了一下,首先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导论,这种书读了以后,我能读懂列宁的《哲学笔记》,或者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我对这个评价是很低的,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问题。那时候我当过四年赤脚医生,所以读的另外的书也就是赤脚医生的书。这是我们在那个年代能读到的东西,尤其是在农村,城市里面可能略好一点。​

  上了大学以后,可以到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书来看,但是很遗憾,那时候被分配去学自然科学,只能去读化学,根本没有精力再去读其他的书。因为对一个初中一年级都没念完的人来说,读这些已经耗费了所有的精力。大家可以汲取这个教训。​

  什么教训呢?我觉得本应该是情感和想象力都很丰富的年龄,但恰恰只能去读理科的书。然后就是改革开放,各种翻译的西方的思想著作都进来了,这时候我大学毕业,进入硕士、博士阶段,还要读很多科学著作,但是这时候读了很多其他的书。所以该去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时候,恰恰读了丰富想象力和思想情感的书。​

  这样的阅读经历给我整个知识的完善带来了致命的弱点,但是(还是)要赶紧学。那时候产业刚有所发展,本来应该培养理性思维的时候,恰恰又是一种韧性和冲动在引导着我们的行为。​

  我后来到北京工作期间,尽管出差也很多,但是能静下心来读很多书。那时候我才真正开始精神阅读——不是一般的知识的吸收,是精神阅读,想提升精神的高度。​

  当校长以后,总要读一些教育学的书,以及学校的书,当校长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收到很多老师送的书,包括陈思和老师的、葛剑雄老师的,哪怕一知半解也要读懂。​

  所以我自己就形成了一个评判标准,这个标准很简单,不一定准确——我读了以后觉得自己写不了,这辈子不可能写出来的,这可能就是水平高的;如果我读了以后,发现我多花点时间也能写出来,那恐怕水平就不高。因为我只要静下心来查点资料,说不定我比你写得更好也有可能。不一定准确。这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心灵成长的不同阶段要和相应的阅读结合起来,千万不要再犯我们这代理科男颠倒的毛病。这是一个缺陷。​

​  当然阅读总归能让你的心智和人格更加完整。我记得我引用过某一位西方思想家的说法,一个人在成长时期,要找到一个很好的人生导师,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成年以后,最最荣耀的事情,就是当年轻人的导师。​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以及实际的需要,人的阅读也会改变。但是当今我们的阅读又碰到不少的困难,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报道说,我们国家洗脚业的营业额一年大概200亿,但是买书的钱是100亿。在这样一种宏观的背景下怎么来阅读?这对我们来讲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

  我想起了电影的《卡萨布兰卡》的台词:整个世界都快要倒下了,而我们俩却挑这个时候谈恋爱。人们都去洗脚而不阅读了,但我们却在这里谈读书。​

  我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讲话。他说,这个世界上如果有天堂,那么天堂的样子肯定就是跟图书馆一样的。​


 本站热点
 网上调查

新版市北初北校网站

很好很漂亮
马马虎虎很一般
很差很难看

 常用站点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管理平台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