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络

本站 

   
  首页>>科研培训>>研究成果

精研“和合” 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作者:陈霱   发布人: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2日
 


 

 

  2017年4月12日,阳光明媚,春风送暖。静安区教育学院汪振兵副院长、科研室王俊山主任、杜兴义、夏小红副主任以及初中科研员马云、刘慧老师来到上海市和田中学检查学校近几年的科研工作。科研负责人陈莉副校长、教科研副主任陈霱参加了会议。
  首先,陈莉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词。然后做了题为《精研“和合”  引领学校优质发展》的科研工作汇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精研管理使科研工作规范有序,主要从完善制度,让管理更加规范、分工合作,让管理更加细致、以人为本,让管理更具温情三方面谈;二、精研教师促科研工作焕发活力,主要从营造“共学”的科研氛围、建设“共享”的资源平台、倡导“共进”的发展模式三方面谈;三、精研课堂让科研工作精彩纷呈,主要从精心规划“小初衔接”年级项目、细心开设“馆教结合”校本研究、用心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尽心开展“学科德育”课题研究几方面谈。
  教育学院领导、专家在认真仔细聆听完总结汇报之后,高度赞扬了学校在“精研‘和合’  引领学校优质发展”上的探索精神及创新精神,并希望学校能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推广。汪振兵副院长也从如何激发学校成熟期教师的科研热情,从而提升学校科研品质等方面提供真知灼见,让我们受益匪浅。最后,陈莉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专家们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并表示愿在区科研室的指导下,以“新优质学校”为标准,依托科研,探索精致,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共圆“和合”梦!
  后附汇报稿全文,敬请斧正。
  和田中学始创于1954年,有着63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7月初高中分离后成为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约16亩。现有教学班16个,在籍学生人数314人,对口学生多为周边居民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占学生总数的50%。学校在编教职工73人,专职教师66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占教工总数的12.3%;中级教师41人,占56.2%;初级教师16人,占21.9%。
  和田曾经被称之为“镶嵌在共和新路的一块和田玉”,办学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契合了“和田玉”的品质:温润和谐。学校先后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成员、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市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市小班化实验校,市书香校园、市安全文明校园、市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还荣获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区学习型党组织、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结合校情,逐步提炼了“和学、合行”的办学理念,简称为“和合”。第一个“和”即校名中的和,寓意学校和谐、团结的精神文化;第二个“合”是合作的合,寓意着学校各成员间彼此合作,形成合力,它强调的是行为文化。同时,学校也将“和学近实,合行远志”定为了校训。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在“和合”理念的引领下,关注学校内涵式发展,尝试依托科研,以精致化教育为抓手,开展教育改革,努力建设一所“管理精细、队伍精良、课堂精彩”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2015年,学校有幸成为了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集群中的一员。学校科研室紧密围绕创建“新优质学校”,以“精致化办学”为目标,确定“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的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开展“让课题引领课程改革”、“让课题走进课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激发教师内部发展的源动力,引导广大教师关注教科研、参与教科研,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力争以教师的内涵发展推进学校“新优质”建设。
  下面我校就从以下三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精研管理使科研工作规范有序
  科研工作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内容有很多,工作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过程,有台阶。我们认识到科研工作要做到具体化、明确化、步骤化,就需要使精细管理落实到人,变一人为人人,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科研工作更规范、更有序。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制度,让管理更加规范
  学校将2014学年定为学校的制度建设年,科研室以此为契机,重新整理、修改、增补学校科研工作流程,形成相关的章程、管理流程、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等内容,从而制定出《上海市和田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制度的修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研室的管理职责,落实了管理细则。制度梳理的过程也成为了科研室再次思考和学习的过程,相信科研室管理也将更规范、更有序。
  二是分工合作,让管理更加细致
  科研室工作牵涉学校内部条线众多,相应的组织管理也比较繁杂,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时会带来管理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一些问题。所以,科研室在学校行政会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修改了管理网络图,从纵向建立了“学校——科研室——年级/教研组——个人”上下结合的指导系统;从横向形成了有利于科研室与各条线和教师间互相配合的合作系统,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更好地调动组室、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促进科学研究有效进行。
  三是以人为本,让管理更具温情
  科研室开展人文关怀,积极主动与各组室、教师间交流,关心教师的成长诉求,创设平台引导教师彼此学习,分享经验:科研室主动汇总教师的优秀论文、教学反思等内容,提供给教学处、德育处,在每学期一次的《荷语》校刊、每月一期“和学”、“诗韵”的教学和德育专刊上刊登;科研室为组室、教师的科研成果召开专题研讨会,为教师的课题实践召开论证会,老师们分享着彼此的困惑与收获,相互切磋、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二、精研教师促科研工作焕发活力
  “新优质”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关注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外在形式的培养,更关注他们对教育理念、实践研究的认同和追求。我们以教研组、年级组为立足点,科研引领,努力打造一支“和学合行”的教师团队,并在团队彼此合作的基础上,鼓励一批有思想,愿探索,敢于挑战,富有创造力的教师脱颖而出。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营造“共学”的科研氛围
  “共学”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提升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在成立了科研室、科研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科研工作小组,将学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纷纷吸收进来,定期召开座谈会,围绕我校市、区和校级项目和课题,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
我们还将课题研究与课改相结合,邀请科研专家到校指导,引领教师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注重反思自身行为,开展贴合校情实际的课题研究。科研室特意邀请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员,教心特级教师王天蓉专家来我校做了《研究方法例谈——从三个案例谈起》的专题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去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聆听了张人利校长《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教学反思》专题报告,大家都深受启发。在两长、班主任暑期培训班上,科研室结合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做了题为“关注核心素养,推进优质教育”的报告。
  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每位教师都加强了对“课程标准”的精细解读,研讨如何努力追求“教”与“学”的和谐;也加大了对学生的研究力度,以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主体学习的人文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为核心指标,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寻找研究的立足点与突破口。近几年市、区级重点课题和个人课题及青年课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是建设“共享”的资源平台
  “共享”是共同进步的前提。学校建立“public”校内公共网络硬盘,构筑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全方位共享。教师的优秀教案、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全部上传,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都在平台上形成自己的网上资源库。“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真正做到“五随”:随时访问、随时添加、随时使用、随时优化、随时共享,让教师的成功经验与体会辐射到各个层面。
  三是倡导“共进”的发展模式
  “共进”是教师发展的最佳目标。学校将教师成长大致划分为“见习期”(1年之内)、“成长期”(2至7年)、“发展期”(8至13年)、“成熟期”(14年及以上)四阶段。
  处于见习期的教师,学校通过240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他们了解学校乃至全区的教育教学现状,在打好学科教学的基本功的同时,基本了解科研流程,尝试立足于课堂教学现象分析的课题研究。
  处于成长期的教师,学校适当加强教育理论、学科技能、课堂评价的比重,鼓励他们自学和互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学校科研骨干小组,申报区级课题研究,引导他们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提升科研水平。
  处于发展期的教师,学校鼓励他们在外积极参加“市区级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等活动开阔视野;对内通过合作教研,以案例的搜集与校级/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提高集体的科研水平。
  处于成熟期的教师在我校占60%多,整个团队的进步,将大大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学校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引领作用,以校级/区级重点课题带头人的身份组织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形成辐射效应。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校所有教师规划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时间节点。2016年,我校有10位教师按计划申报了校级课题,其中有5位教师获区级立项,为“十三•五”教师培训科研开了个好头。
  三、精研课堂让科研工作精彩纷呈
  我们开展的精致化教育,其实施的主阵地就是我们的课堂,课堂的精彩在于“让每位学生每天都有进步”,科研工作是精彩课堂的保障。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是精心规划“小初衔接”年级项目。
  我们针对预备新生在入学初期易产生的不适应现象,在预备年级成立了“小初衔接”科研项目,精心设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力求师与生、教与学双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进而培养兴趣,养成行规,促进沟通,化“突变”为和谐“渐变”,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并逐步进入最佳状态,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健康成长。科研室组织预备年级教师精心规划新生的衔接教育,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最终完成了《和田新生入学手册》修订稿,在新一届预备新生的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细心开设“馆教结合”校本研究。
  我们打破教室围墙,坚持以优质活动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课程内容。我们尝试开展了“馆教结合学科实践活动”的校本研究,并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在研究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将阅读课开进图书馆,作文课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能力;我们的老师还从各学科中梳理出相关教学内容并形成序列,引导学生在各类展览馆中探究与实践。学生们都说:“这样的学习很有意思。”
  三是用心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我校把书香校园的创建作为我校的重要工作来实施的。几年的实践下来,我们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申报的《以“经典诵读”项目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被确定为区级重点课题。我们构建学生“悦读”活动体系,利用阅读课,班会课、拓展课,社团活动时间,通过“读与赏”、“赛与演”、“享与评”环节,用“学生悦读档案袋”记录他们的悦读旅程。
  四是尽心开展“学科德育”课题研究。
  我们以参加市级课题《不同学科的育人价值实践模式探究》为契机,开展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实践模式探究》。我们引导老师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方式、过程的不同环节,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本体价值和独特价值。研究最终以教师的彰显学科核心价值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作为成果,形成了案例集。
  以上是我校科研室近几年开展的工作汇报。现在,学校师资队伍十分稳定,一批批骨干教师不断涌现。多名教师入选区学科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并代表学校赴国内外讲学,教师撰写论文参赛获得市区奖项与学校市级、区级重点课题和个人课题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自2012年9月至今,学校共有市级课题4个,区级重点课题1个,区级个人课题14个、区级青年课题6个,论文获全国、市、区级奖项18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13篇。
我们认为,学科研究很有意义,它对学科教学回归教育本原,追求教育本质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我们将在区科研室的指导下,以“新优质学校”为标准,依托科研,探索精致,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共圆“和合”梦!




 本站热点
 网上调查

新版市北初北校网站

很好很漂亮
马马虎虎很一般
很差很难看

 常用站点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管理平台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