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奉献--记闫艳老师 |
作者:工会 发布人:沈敏峰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6日
|
闫艳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党员教师,面对工作,她永远充满了激情和信心,因为在她心中早已默默地立下了“把教育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的誓言。确实,她乐在其中,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育事业这片天地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是一名备受领导、同事称赞和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从教的十几年中,勤于钻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成果斐然。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着更深的理解。
一、爱心温暖每一位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闫老师认为爱学生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99年她的班有个小男孩小潘,学习成绩科科都差,行为习惯更让所有的老师头痛。经过几次和家长联系,闫老师发现她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忙于生计,很少抽时间照顾他。闫老师利用假期给她义务补课,晚上总是帮他辅导完功课才回家,有时给他准备好早饭和晚饭。他们之间就像母子,无话不说。这个学生对她说:“我要是您的儿子,那该多好啊!” 听着孩子这些肺腑之言,闫老师很激动,因为她知道这些学生像爱他们的妈妈一样的爱她。
2011届3班的朱某某,上课除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人,平时说话常带脏字,对老师也不尊重,打架骂人也是常有的事,做操不认真,在学生中就是一个小霸王。闫老师先从他抓起,她了解到小朱是福建人,父母长期忙于做生意,而他父亲长年在外,对他的关爱也很少,一有问题就不是打就是骂。闫老师常从生活上关心他,一有时间就和他谈心,为了约束他,还让他当了体委,在那学期的“和田之星”评选中,根据他的体育特长,评选他为“体育之星”,从那以后这个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闫老师对做后进生的工作更有爱心和耐心,用情感打动学生。她在论文《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这样总结:后进生需要的是老师更多的爱。相对来说,后进生在学习过程听到的大都是批评,甚至是讽刺挖苦。后进生对老师的教育常持回避和抵触情绪。对于后进生,她们不能冷眼看待,而要努力去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以他们自身的优点,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就要利用课余时间去接近他们,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恒心。一旦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二、用心营造温馨“家庭”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她一直把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健康成长。温馨来自于教室的环境——这里不仅窗明几净,各种器具摆放整齐,而且墙面上那一块块富有特色、精心美化的板报和温馨的图书角更是展现了学生们的无限风采。教室已不再只是同学们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他们用自己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布置成的一个既整洁美观又充满温馨氛围的“家”。
温馨更来自于师生关系——在这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能行,是好样的。因为我们深知现在的学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道路一路走来的批评的声音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教师们的激励做法能让学生,甚至是后进生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激起他们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
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单亲家庭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她就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经常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解开他们的思想困惑,尽量化解家庭不正常带给他们的心理障碍,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班级这个温馨的家里,她能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他们,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她能行”,“她会成功”。班中的裴致远同学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学生。有一天中午,她站在班级门口,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有一些垃圾,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个状况。她刚想采取措施,这时,裴致远同学正好路过。他急忙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从橱里拿出清扫工具,将垃圾扫净。她立刻以此事为契机,在班级中表扬了裴致远同学能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他有着一颗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心。此后,她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了裴致远性格中闪光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裴致远变了,变得开朗了,作业也能坚持完成了,学习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甘心担当成长的阶梯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她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就愿意找你的好朋友诉说,而他对你的劝解你最容易接受。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你的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闫老师任教的学生,一半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子弟,由于他们长期跟随父母东奔西走,加上家长不重视,致使他们的学习底子薄弱,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局面,但她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她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让这群外来的孩子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爱,真正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课间,她经常与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还与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运动会上,她给他们助威加油、拍照;歌咏比赛时,与同学一起选歌、练歌;无论什么考试测验,她加班加点地为孩子们辅导,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这几年来,她跟学生成了好朋友。学生也把她当作朋友,有心事愿意跟她说,有困惑愿意同她探讨。
在班级管理上还倡导“自主管理”——首先,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争取做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其次,我把班干部做事的原则讲清楚,手把手地交给他们工作方法,即使是小组长,也悉心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再次,我及时表扬班干部自觉、自主完成工作的行为,培养他们形成“这件事应当这样做”的意识,摒弃“这件事是老师让我这样做的”的意识。
在课堂中也一样,她本着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谈话政策,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她任教的班级一年较一年有进步,这进步,不仅仅只是成绩方面的,还有能力方面的,而更重要的是班上的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她认为学习应该是快乐成长式的,所以在工作中她能向传统方式挑战,帮助学生将“苦事”变为“乐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成为各类版面的“明星”。因此她在班中甘心担当学生成长的阶梯,鼓励他们在平时的各种课堂教学中自觉、主动而饶有兴趣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并把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下来,张贴在版面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中学生也屡获殊荣,如周沁沁同学多次获得上海市或国家级作文竞赛奖,郭亦璇同学也在2次的区级英语比赛中获奖……
已经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她总是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脚踏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她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学生、社会上的好少年、大自然的好朋友。她所带的07届在学校是公认的文明班级,05年获得“区红旗小队”,06年获得“区良好班集体”称号。11届(3)班在2009年获得“区良好班集体”称号;2010年6月又有一个小队获得了“区红旗小队”。她本人在2008年度获得“区学习型党员”的称号;2009年被评为“区园丁奖”。
闫艳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学习,无私奉献,她愿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易传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