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和田--记理化教研组 |
作者:工会 发布人:沈敏峰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4日
|
和田中学理化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组室。全组共有七名教师、2名实验员,平均年龄35岁,是个充满活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集体。多年以来,理化组的每一个成员始终以“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作为座右铭,他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在教研组建设上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理化组里的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真爱去关心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理化组的教师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心厚爱,对“后进学生”则更是关爱备至。他们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接受学习。
汤老师特别厚爱偏爱后进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有一年,班中知青子女特别多。如李某同学因远离父母的呵护,来到陌生的环境,寄居在亲戚家,而心理上不适应;又由于学习方法有偏差,学习跟不上,导致学习焦虑度过高,想返回家乡。汤老师发现后便经常和她谈心,开导并帮助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她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圆圈,积极参加班中各项活动。一次演讲比赛中李某脱颖而出,渐渐成为一名性格开朗的学生,最后如愿以偿的考入了高中。同班姜某同学初三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情况,辍学一年,后经其舅舅资助才得以进入高一学习。她学习认真,思维活跃,分析能力较强,但临高三毕业时,却突然决定不参加高考。汤老师知道后非常着急,了解到因其舅舅也下岗了,她担心即使考取大学,也无力支付学费,更何况家中还有弟、妹。我们组里的老师们得知了这一消息,决定共同资助她,直至大学毕业工作为止。组里的老师经常和她谈心聊天,鼓励她勤奋学习,并指导她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如今,姜某已大学毕业,踏上了工作岗位。
2010年上海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世博盛会,我们组的老师积极响,应投入了世博志愿者的行列中。胡舰、戴蓉婷、王黎璟老师分别担任了火车站和地铁站地志愿者。三位老师为了志愿者工作尽心尽责,之前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附近的交通和住宿情况,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戴老师原来是个“路盲”,为了给进出火车站的游客提高热诚周到的服务,为了给游客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她利用午休吃饭的时间和几个伙伴亲自去周围踩点,熟悉环境,不仅如此,在轮班休息的时候,她们便拿着地图和许多材料仔细的研究了起来,不清楚的地方上网找地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以后他们基本对周围的信息了如指掌了。志愿者是快乐的,每当看到游客们满脸疑惑而来开心满意而去时,那种满足感和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正是那种由心里散发出的快乐感染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为了做好志愿者他们放弃了休息和娱乐时间,放弃了和家人出去游玩的时间,但他们却说,他们收获得更过。志愿者的经历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快的适应环境,如何更好的和别人交流,如何和其他志愿者相处,在这期间,慢慢的学会了很多,为别人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很快地成长。
二、勤恳钻研,和学合行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组里平时注意业务培训,集体教研,还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类继续教育,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实际工作当中,同事之间的互相信任十分重要,只有真正的信任,才不会产生内耗,才能集中精力用于工作上,才能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这也是真正和谐的前提。如在承担本区或外区的一些公开课中,全组教师分担任务,互相信任,通力合作,使每一次任务均得以较出色完成。
他们组建了联合备课组,初二和初三的物理备课组由原来的分开备课改为联合备课,两个年级无缝衔接,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中考要求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提高教学针对性。
他们开创了跨学科备课,教研组包含物理化学、科学三门学科,有条件打破学科的界限。由此我们尝试了理化、科学三门学科的跨学科备课组,整合科学和理化学科,让相关教师通力合作。在教研组活动中,先请科学课的教师谈教学中涉及到的有关理化知识情况, 再由理化教师做出专业性的补充和完善。这样的整合备课,既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确保了知识得横向衔接,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009学年在区初三优秀教学资源评比中,物理备课组获一等奖、化学备课组获三等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园和谐文化的熏陶,离不开我们组室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物理学科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强项,汤燕青老师和王艳文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长期担任初三教学任务,近几年我们学校的中考物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两位老师功不可没。正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那份责任,汤老师和王老师辛勤的耕耘着,不求半点回报。从去年开始两位老师还成功辅导了青年教师胡舰和戴蓉婷,使得他们在初二的定位考中,取得了好成绩。两位青年老师的迅速成长,离不开两位名师的指导,当然也和他们本人,勤学好问,努力工作分不开的。戴老师来了四年多,已经能在教学中独当一面,班主任工作更做得有声有色;胡舰老师更不用说,他的多媒体课件已经在全国大赛中获奖,为我们学校争得了荣誉。
2010学年,在和田中学以“和学•合行”为主题校园建设交流展示中,作为理化教研组长,我以《研究教学减负担,和合组室增效益》为题,向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校长作了汇报。
三、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真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理化组的教师对学生都具有爱心,事事关怀、体贴学生,深入探求学科德育工作,抓好两纲教育在课堂;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如严父慈母般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贾莉敏老师是拓展课组长,还担任了初三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工作繁忙的她,还尽可能抽出多的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并尽己所能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待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刘晔老师的女儿刚上小学,为了教学,她放弃了和女儿相处的时间把女儿托给社区学校的老师照顾。放学后经常义务为学生补缺补差,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尤为关心,经常和他们交谈,指导他们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当他们学习退步时为他们加油鼓劲,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为他们鼓掌喝彩,与他们分享成长的喜悦。班里有位同学王某,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刘老师得知后,经常嘘寒问暖,并拿出钱来资助她,鼓励她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在刘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王同学学习成绩上有了进步,生活上有了信心。
刘晔老师是理化组的教研组长,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工作。同时,主动关心其他教师,并虚心向他们学习,虚心的接受他们的批评,从而使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今年她还是勇挑重担,担任了初三2个班的教学任务,初二化学拓展课和初一科学课的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认真研究新教材,对照考纲,根据每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为了提高课堂容量,她常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王黎璟老师是闸北区唯一的科学专业老师,她可以说是同行中的姣姣者。她不但课上得好,还利用课余辅导学生参加各项科学比赛,他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奖项,为学校争光。
理化组的教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他们在各方面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崇高师德深深地感染着学校里的每个人。
刘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