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提升修养 |
作者:教导处 发布人: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5日
|

【简介】
汤倍庆老师是上海市和田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从教12年来,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满腔的热情和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她注重自身师德修养,把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为座右铭,她履行教师职责,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和田中学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事业的成功。
所获荣誉:
2005年在闸北区好课研究公开课活动中获荣誉证书;
2006年闸北区春蕾奖;
2012年她所担任班主任的初二(1)中队被评为“区红旗中队”
【经验分享】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诞生了数以万计的杰出文人,创作出数以百万计的优秀诗文,这些名家名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魂,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语文教学担任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语文教师需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让学生以经典为师,与圣贤为友,在与上下古今大师的对话中变得高雅而高尚,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撑起一片诗意的天地。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经典诵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经典美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常采取情境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美文的兴趣。古诗文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并且一般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辅以相应的音乐和画面,力求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先展示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风光图,配以优美的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巧妙配合,把学生领入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中,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营造学习氛围,主动经典诵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每天利用课前2分钟及早自修半小时进行经典诵读,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通过举办各种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师生共同书写或默写经典名句,让漂亮的硬笔字、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教师的作品里。举办经典诵读大赛,看谁背的多背得好等。
三、拓展学习空间,乐于经典诵读
教学方式多元化,让孩子体会到诵读的乐趣,从而乐于去诵读。例如在学习古诗《钱塘湖春行》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课文,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自选学习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配乐吟诵,有的绘画,有的把已有的积累进行比较阅读等。孩子们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了发挥,对诵读经典美文的兴趣也就浓了。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其精华,得到诗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