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
作者:费秀娟 发布人: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2日
|

音乐欣赏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我们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是人类创造音乐的原动力,也是音乐表现的核心。我校有为数不少的部分学生的音乐知识贫乏,音乐素质较差。上好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的音响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理性欣赏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现实要求。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等不同,大脑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展开的联想的活跃度不同,同样的音乐所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欣赏感受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的,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创新和收获。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音乐欣赏力呢?
一、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源动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由于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因而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学习的被动,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我在各班每节音乐课都根据年级的不同开设不同主题的作品欣赏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良好呼应,在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在全班介绍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在学生听别人介绍的过程中也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赏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音乐整体感知能力
音乐整体感知能力是对音乐表现的多种要素,如音高、节奏、旋律、调性、音色、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的整体感知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的作品介绍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够围绕以上音乐几要素展开赏析,也能总结出许多的作品根据不同主题需要在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对比,突出了作品主题。
三、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安排学生的作品介绍过程中,针对各年级不同内容,对学生的自带作品要求,我是采取的循序渐进的原则,预备学生,我要求他们介绍一件我国民族乐器,初一的学生,我要求他们介绍一件西洋独奏乐器,初二的学生则是让他们带一个交响乐作品,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体系,为学生进入高中的音乐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音乐的赏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完全相同。做老师的主要从音乐要素来引导孩子欣赏音乐,通过速度、力度、节拍特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乐器的使用以及音色音响效果等让孩子去多感受体验所听到的音响效果和音乐情境就可以。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