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络

本站 

   
  首页>>学科教学>>教学月报

《中世纪西欧社会》课后的反思

 作者:李小燕   发布人: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10月18日,我有幸被教研员推荐上了一次市公开课。此次公开课作为区研究课的案例,着重围绕“准确把握课的主旨”的研究主题展开设计。我上的是八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8课《中世纪西欧社会》。这课在世界历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教材对于这点表述并不明显,同时这课还具有难、繁、少的特点。西欧中世纪历史教师和学生积累相对比较少,理解有难度,一课时内需要讲解的主要知识又多达四个,结合统考要求以及初二学生的  认知特点。我制定的主旨是:
  认识封建等级制度与自给自足的庄园构建了中世纪西欧相对稳定的政治与经济秩序,而城市的复兴与发展为文艺复兴编制了摇篮,成为近代西欧文化的发祥地。
  围绕主旨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中世纪;5世纪之初,西欧社会开始了封建化过程,最终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公元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成为后来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的雏形;中世纪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知道: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一般特征;
  理解: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后来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理解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
  (2)通过收集、解读课文及课外图、文史料,概括中世纪西欧庄园与城市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等级制度与自给自足的庄园构建了中世纪西欧相对稳定的政治与经济秩序,而城市的复兴与发展为文艺复兴编制了摇篮,成为近代西欧文化的发祥地。
重难点设置如下:
  重点:理解中世纪西欧庄园与城市的特点
  难点: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本课为了达成主旨,解决重难点采取的手段是:首先,充分利用书上有限图片史料,带领学生仔细研读,通过分析能够体现主旨的细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比如,讲解庄园时,指着图片《农奴耕作图》、《农奴生活图》的细节一一分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庄园有哪些设施,农奴要做些什么;在讲解中世纪城市时,指点《中世纪城市街道》图片中的店铺,提问学生人们在干什么,这都是些经营什么的店铺,从而得出中世纪城市以商业手工业为主,行业众多。其次,为了弥补教材史料细节不足,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等问题,我补充了课外图片和材料来证明观点,比如,在讲解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色时,补充了《欧洲中世纪生活》一书中查理曼帝国时期的《村庄管理条例》,指导学生分析《条例》中体现的历史信息,水到渠成地得出庄园生活的一般特点;在讲解中世纪城市时,补充14世纪中叶意大利壁画《好政府的寓言》,说明中世纪城市以商业、手工业为主要社会行业,同时说明商业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体现商人阶层的地位。第三通过直观的图解法帮助学生理解书上生涩的文字资料。西欧中世纪封建等级制度不易理解,我通过自制图解解决这个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关系图,初步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层层分封、层层效忠的一般特征。同时我这节课也积极联系实际,在讲中世纪西欧城市时引入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设置“中世纪的城市是不是很美好?”的悬念,通过分析得出中世纪城市生活比之庄园更自由,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阶层兴起,城市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摇篮。
  个人认为本课的缺陷是,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没有找到最直接的材料来展示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对于文艺复兴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从而更凸现重点,这点需要通过教师更广泛阅读分析史料和其他类型材料来实现。



 本站热点
 网上调查

新版市北初北校网站

很好很漂亮
马马虎虎很一般
很差很难看

 常用站点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管理平台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