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节选) |
作者:翁伟建 发布人:教导处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1日
|

工作重点:
1、严格规范教学的常规工作,加大教学工作检查力度。
2、以“小中衔接”和“初三定位考”为抓手,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以“分层作业”为突破口,制定各类学生教学措施。
4、系统梳理双基,夯实学科教学题库建设。
5、用好《作业点点点》和《学生作业日志》,切实“减负增效”
6、重点围绕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深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7、推出“和田教研”教学简报,彰显和田教研氛围,加大自我宣传。
8、尝试推出和田校本教材,逐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9、提升校本研修质量和效度,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0、进行课堂教学的深度反思,做实成绩分析反馈工作。
具体工作:
(一)加强师资培训,打造“和合文化”。
1、大力提倡各教研组进行组内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整理,特别是在中考或区统考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备课组。各教研组结合本学期本组的教育教学活动确立本组的科研课题,着重在“学科阶段性教学目标设定” 及有效课堂教学达标等方面作出深入浅出的研究与实践,并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在学期末汇编成册。
2、教研组长每个月要深入一个备课组,统一并指导本组的知识点梳理工作,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次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之后要及时组织质量分析,全方位指导教学。
3、不定期地组织考试学科的教师进行中考或区统考的集中答题并在组内进行研讨,增强教师的实战解题能力。每次区统考前要求考试年级的每位教师认真出好模拟卷,考试后由教研组长进行专项测评,表现突出的予以奖励。
4、逐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鼓励更多的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尝试在预备和初一年级推出自己的校本教材,进一步完善以“科学、人文、社会适应、民族精神、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我校校本课程体系。本学期还将进行拓展课的评比和展示。
5、每月推出一期“和田教研”,分设“和田视点”、“名师推介”、“教学前沿”、“缤纷和田”、“和田瞭望”等不同得专栏,给教师一个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加大自我宣传,彰显和田“共享反思”的教研氛围。
(二) 抓好“小中衔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教学反思,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小中衔接”,根据语、数、外学科的特点开展短期的专项训练,规范作业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起始年级的行规并打下扎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作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必须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细分并落实下周主要的分层练习设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各备课组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继续改进和完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编制“双基检测”、“单元检测”和相关的配套练习及期中期末模拟,不断完善组内共享资源库。另外,大力提倡和推广组内听评课制度,组内听课一学期不少于6节。
(三)强化教学监控,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1、各教研组长要在工作计划中明确适合本组的分层教学的计划和措施,各备课组长在计划中要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减负增效”。
2、本学期重点围绕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各学科要推出一到两名教师在学校进行公开教学的展示,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在组内研讨,深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各学科都要给学生布置适当作业,要求难度适宜,份量适当,有利于夯实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学生作业总量要由各教研组和年级组协调。教导处要加强对《作业点点点》和《学生作业日志》的抽查,每两周收集并汇总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学常规的检查,及时发现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加以解决。
4、进一步健全质量监控制度,学习区有关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不断完善我校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生的质量监控档案使之更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并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积极性。
5、在初二和初三及早抓好提优补差工作,落实人员,保证时间,提高实效。
6、每学期在期中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召开学生问卷调查,加强沟通和反馈。
(四)完善考试管理,提高质量分析水平。
1、教导处要严把考试命题(主要是月考和模拟考)的审查关和质量关,调整命题策略,研究命题方案。端正考风,严肃考纪,改进学风,确保考试具有公平性、准确性,成绩具有真实性,分析具有指导性。
2、每位教师都要时刻牢记“质量是生命线”,认真确定学期目标,及时细致地做好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的书面质量分析并形成电子稿上传教导处。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导处责成备课组长写出书面的分析报告并在年级组进行交流;
3、规范考试和监考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