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基本要求(教师)
一.备课
1. 在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参考有关教辅材料,明确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后,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好每堂课的教案。
2. 每课时教案中,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为落实教学目标的学生接受、体验、尝试、获取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3、重视个性发展,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区别要求
3. 根据新授课,讲练课或复习课等课型的不同特点,每节课都要重视和精选配备足够数量的变式训练题或综合复习题,所选练习题与例题都要为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和分层教学要求服务。
4. 重视教学反思和教后记的书写,以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二.上课
1.教师上课要有激情然;真诚,感情充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语言表达与板书正确流畅;规范;简明;有条理。
3.注重双基的落实,注重解题、证题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概念清、公式明、定理熟、能应用”。
4.课堂教学节奏要紧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控制好教学的容量和密度。要给学生思考、理解、阅读、练习、讨论、实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但切忌松松垮垮。
5.教师讲授和板书中所用的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必须准确、规范。解题证题要准确熟练,详略适度。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6、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教学;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猜想组织学生多向交流、讨论和验证,并注意保证有较充足的时间。
6、教师课堂上判断正确;反映迅速;应变机敏;处理得当。
合理使用教具、学具、投影仪、计算机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选择恰当。
三.作业
1.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重视分层要求。基础性的习题共同完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布置适量思考题,但总量必须控制,每天作业量不超过四十五分钟。
2.对一课一练等课外辅导材料,备课组老师必须认真筛选,以引导学生分层练习。
3.红笔批改,标识清晰,错处划线,强调订正。要求学生做的作业,老师必须先做一遍。
4.重视反馈,适量面批,普遍性错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及时辅导。
四.测验考试
1.一个单元安排一次测验,年级组统一命题,同步进行。
2.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注重双基,突出通解通法;要注意知识点的覆盖和突出重点,避免相同题型的过量重复。
3.每次考试由备课组统一评分标准,流水批改,集中登分。发现批改差错,由备课组内两位或两位以上老师认可,备课组长同意后方可改动分数。
4.重视反馈。期中、期末或月考等考试后,每位老师都要作认真的质量分析,统计每一道考题的得分率,学生的分数段分布情况和平均分,拟定改进教法的措施。讲评要注意抓失分重点。
5.重视测验与考试卷命题的考后反馈与分析点评,以提高自身命题能力。
数学学科基本要求(学生))
1、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主动发问,重点笔记。努力提高课堂听课效果,争取当堂消化当堂巩固。
2、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3、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表个人意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提高答辩讨论和口头表达能力。
4、独立完成作业,及时修正错误。按规范要求完成作业,格式正确,语言通顺,书写工整,作图规范,步骤完整清楚,卷面整洁。
5、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创新表现: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求异思维的习惯,会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