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师德永在(李小燕学习体会)
作者:李小燕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09日

周三下午正在准备下周助残捐款升旗仪式的我,忽然接到书记的一份紧急文件,书记希望大队部能按照文件精神安排一次升旗仪式。
这是一份学习先进的文件,学习的对象是一位叫孟二冬北大教授。为什么要学习一个离上海如此遥远,离初中如此遥远的教授呢?当时我很疑惑。
看完文件我觉得孟教授的精神高山仰止,的确达到了我无法企及的高度,但同时,我又看到了孟教授背后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孟二冬,1957年1月生,安徽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坚持上课。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孟二冬在石河子大学期间,除坚持为中文系2002级四个班的学生每周讲授10学时的必修课外,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与中文系教师座谈,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圆满完成了北京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双方协议的支教任务。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
孟教授为了学术,学生带病上课。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惦记着他的学生、眷恋着他未竟的事业。他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孟二冬教授一生挚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
同样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能为了教育、为了学生做到这些吗?我有些疑惑。这就是差距!孟老师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他热爱的事业中去,他爱得深成,爱得伟大,所以他的离开让学生饱含泪水。孟老师对事业的执著与眷恋值得我学习,但同时我也从孟教授身上吸取一个教训——只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得教导学生,增长学问。
斯人已逝,德行不灭。孟教授的高尚师德将激励我们为中国的教育,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出必生的贡献。
和田中学
李小燕
|